跳至內容

鼠狐猴科

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

鼠狐猴科
叉斑鼠狐猴 (Phaner furcifer)
科學分類 編輯
界: 動物界 Animalia
門: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
綱: 哺乳綱 Mammalia
目: 靈長目 Primates
亞目: 原猴亞目 Strepsirrhini
下目: 狐猴型下目 Lemuriformes
科: 鼠狐猴科 Cheirogaleidae
Gray, 1873

鼠狐猴屬 Cheirogaleus
倭狐猴屬 Microcebus
科氏倭狐猴屬Mirza
毛耳鼠狐猴屬 Allocebus
叉斑鼠狐猴屬 Phaner

異名[2]
  • Microcebina Gray, 1870
  • Cheirogalina Gray, 1872

鼠狐猴科(學名Cheirogaleidae),靈長目的一科,以前常歸為狐猴科的一個亞科,包括體型較小的鼠狐猴和倭狐猴,只產於馬達加斯加,共分五屬。

特徵[編輯]

鼠狐猴比其他狐猴都要小,並且是體型最小的靈長目動物。體長通常只有13-28厘米,尾巴則比較長,可以達到體長的1.5倍。

棲息與食性[編輯]

鼠狐猴科都是夜行動物,棲息於樹林中。它們是爬樹與跳躍的高手,尾巴是很好的平衡工具。一般獨居,有時也成對。

鼠狐猴為雜食性動物,以水果、花、樹葉為食,有時候也吃昆蟲蜘蛛和小型脊椎動物

繁殖[編輯]

雌性鼠狐猴通常有三對乳頭。孕期約為60天,一胎2-4仔(通常為兩到三隻)。斷奶期為五到六周,幼猴經過一到兩年成熟。

分類[編輯]

參考文獻[編輯]

  1. ^ Checklist of CITES Species. CITES. UNEP-WCMC. [18 March 2015]. (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-11-15). 
  2. ^ McKenna, MC; Bell, SK. Classification of Mammals: Above the Species Level.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. 1997: 334. ISBN 0-231-11013-8.